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国际环境持续恶化和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双重影响。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增速降至 2009 年以来最低水平。发达国家生产率增长缓慢,投资需求不足,金融市场信心不够稳固,经济复苏弱于预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内需不振,出口萎缩,资本外流,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国内方面,2015 年,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具备保持 7% 左右中高速的条件,但仍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经济运行效益尚未改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会展行业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不但与国家经济转型密切相关,更对国家经济的创新驱动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2014年我国会展行业实现产值4071亿元,增长5.2%。2015年产值4258亿元,增长5.26%。2016年,展会经济直接产值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
国家高度重视会展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会展业的宏观管理,政府在投资、制定政策、对行业协会的管理等方面已经有了重大作为。我国稳定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经济基础。水涨船高,在经济环境形势看好的前提下,会展经济也会不断有所突破。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样化,这是举办会展的一大优势。加之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无论在何时,都能在国内找到一个气候宜人的理想城市来办展。会展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前景良好。
2017年,是“十三五”重要之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而至,中国会展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同时,随着房地产调控、促进国内消费、自由贸易区建设、新技术迅猛发展等一系列外部条件不断变化,会展业的主办、场馆、服务等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也面临着重新洗牌。这意味着,会展业的2017年将是令人期待、兴奋、激动又紧张的一年。
一、全球化
我国会展行业的不断发展要求会展企业必须不断与国外会展行业协会、企业等进行对接。以北京为例,2012年,北京先后加入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不断加快自身在全球化道路上的步伐,并且成功举办了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奖励旅游协会年会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会议。可见,走全球化之路是中国会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激烈的国际性竞争的必然选择。
全球化战略要求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目前,我国会展业在充分引进国际重要会议、著名企业的同时,也要强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将中国会展公司、会展品牌植入国际市场。据预测,每年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多达40万个,产值超过2800亿美元。因此,在2017年,我国会展业要继续加强与国外会展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场馆建设、科技手段、会展流程、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全球化。会展企业应积极以各种形式对外投资,主动拓展其他国家的市场。
二、品牌化
我国会展规模在逐年扩大,会展质量也在逐步提升。
品牌化是会展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如北京的京交会、武汉光博会等品牌,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我国会展的长远发展。2017年,我国会展业需进一步细化会展类型,如科技类、文化类、商贸类等。在细分类型中,加大政策、人才、资金、宣传等投入力度,重点培育一批拳头品牌,扩大我国会展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助推我国会展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资本化
我国会展全球化发展、品牌化发展将直接催生会展发展的另一大发展趋势--资本化。中国会展市场快速扩张最有效的途径是资本运作,国外会展企业通过并购或收购国内会展企业或会展项目,达到扩大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的目的;国内会展企业通过公司或项目的转让,实现降低运营风险的目的。然而这些资本运作尚处在初级阶段,我国会展行业资本运作尚不活跃。
因此,要持续提升会展产业规模,促进会展产业优质发展。2017年将是中国会展的资本化活跃期,通过并购、转让、托管等资本化手段来优化会展资源配置,集中优势资源,以商邀商,转变会展增长方式,调整组织结构,拓宽投融资渠道,夯实会展资金基础,降低会展运营风硷,给会展业带来应有的效益。
第三节 2017-2022年中国会展行业规模预测
一、2017-2022年全国会展数量统计预测
图表:2017-2022年中国会展数量统计预测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测算
二、2017-2022年全国会展展出面积预测
图表:2017-2022年中国会展行业展出面积预测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测算
三、2017-2022年全国会展业产值规模预测
图表:2017-2022年中国会展业产值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测算
四、2017-2022年全国可供展览面积预测
图表:2017-2022年中国会展展出面积预测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测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