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专访UFI亚太区主席仲刚:成都会展业有望迈入第一梯队 市场化与人才是关键

昨日(8月29日),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总裁仲刚现身成都,并带来了公司将在成都长期布局的消息。作为国际性会展权威认证机构UFI(国际展览业协会)的亚太区主席,仲刚此行释放的信号十分明显:中国城市会展业已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浪潮。


一年前,仲刚被任命为UFI第四位担任此职的中国人。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过去30年里,中国会展业体量跻身全球前三,但是从专业化、整合度方面还没有成为世界的模板。”因此,中国会展业需要找到从规模化向专业化转变的关键密钥。


在经历过一波场馆建设潮后,中国城市对国际展会的需求正处于高点。更多外资会展企业发现位于中国城市的巨大新生市场,纷纷前来试水。而将城市的基建与会展业的需求相结合,是需要补上的一块短板。


为此,仲刚对中国会展城市进行了调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时,仲刚表示,中国城市的会展业在硬件层面已超前布局,但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破解市场化与人才这两方面的问题。UFI在今年6月成立的首个中国区域服务机构UFI China Club,首要目标就是对会展从业者展开培训,探讨如何将欧美城市的经验运用至中国。


而在成都,仲刚也发现了更多探索的可能。“在全国的会展业格局中,除北上广处于第一梯队外,成都与深圳介于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之间,有能力也有潜力迈入第一梯队。”他发现,成都的运营机构在全球知名,显示出在人才建设方面的优势,也为冲击国际会展之都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


成都会展运营优势突出


NBD:此次您与成都牵手基于怎样的考量?您如何看待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


仲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成都有两个优势、两个不足。


第一个优势是政府支持,特别重视,这是最大的优势。成都在政策的制定、资源的投入方面,应该是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绝对领先;第二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西部城市崛起,而成都占有绝对的“地利”优势。


同时,成都也有两个需要改善的地方。首先是人才,会展的人才现在严重缺乏,跟成都会展的现状、未来需求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其次是在会展的市场化上,我觉得也有待提升。


我觉得市场化和政府的支持,是一对孪生的、但是又有一点矛盾的问题。


推动行业发展到底是政策支持更多好,还是市场化更多好,我觉得要寻找两者的平衡点。地方政府应该更多地聚焦政府该做的事情,比如政策的制定,要是普惠性的、无差别的,如果出现了差异化,就很容易扭曲市场化。所以,政府要更多地去营造良好公平的环境。


其实成都市场化现在已经“启动”了,不需要政府太多地再去推动,这时候政府反而应该往后退。政府应该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不应该成为运动员。


NBD:许多城市也加入到会展业的发展热潮当中。您怎么评价成都会展业在全国城市中的位置?


仲刚:北上广是一梯队,成都跟深圳是处于一二梯队之间,成都有能力和潜力成为第一梯队,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北上广发展得早,又有区位优势,从会展业的政策制定到人才的培养,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政策制定的意识和认知都需要时间,我觉得急不得。


NBD:您提到人才对于会展业的关键作用。事实上,从规模化向专业化发展,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会展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您看来,成都如何实现会展业的专业化?


仲刚:现在的城市发展会展业总强调国际化,但其实国际化只是结果,真正重要的是市场化和专业化。专业化在先,然后政府要做的是让它真正变成一个自由、平等的市场。


在运营这一块,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成都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国际会展城市,成都有中国和全球影响力的会展场馆和输出机构,这个团队在全球是有名的,是中国做会展场馆策划和管理最好的团队之一。


成都有西博会、有汽车展、有创交会等等,这些都让成都变成会展名城。此外,成都还有软实力,例如输出管理和服务,这在全国很少见。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要扎扎实实从长计议,相信规律,然后知道人才的缺位,从基础开始做起。与其去支持一些项目,不如多支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这是最好的投资。


不要“烧钱”,要尊重规律


NBD:如今中国城市纷纷打造会展场馆,并引进大量国际会展。会展业一直被称为经济的“推进器”和“晴雨表”,但并非所有城市都有能力承办大型会展。您如何看待城市与会展业在这一方面的关系?


仲刚:城市是一定离不开会展中心的。会展中心跟博物馆一样的,我觉得它更介于博物馆和机场之间。没有机场,城市就没有连接;没有博物馆,城市就没有文化;与此类似,没有展览馆,城市也很难真正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城市。


会展中心承载了城市太多的功能,它可以成为城市的集会中心,是一个城市必备的基础设施,又是城市一张最好的营销名片。更重要的是,有了会展,城市就有了一个支柱产业,同样,也可能因为城市的支柱产业,而诞生全球最好的会展。比如,正是因为有了阿里巴巴,杭州才有了云栖大会。


NBD:但对于大部分城市而言,找到与城市产业相匹配的会展并非易事。更多时候,城市通过“引进来”提升会展表现,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仲刚:正是如此,其实很多城市在引进项目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专业。就比如说像人工智能,就是那个风口到了,大家就去追那个风口。


我们现在办展会,先不要一味地去赶时髦,而是需要政府有火眼金睛,不要“烧钱”,办展会应该多考虑产生实质的价值。同时,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和实力,不要办展,可以办会,办展需要长期的积累,不要吃“速食”,要尊重市场规律。


我觉得中国的会展行业大概处于20~30年前欧洲发展的状态。当时的欧洲会展业跟如今的中国很像,各地兴建场馆、人才紧缺、互相无序竞争。现在欧洲会展业已经比较有序了,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先进理念,如何做市场化,如何做人才培育,如何制定政策,如何进行产业布局,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NBD:更细节的问题是,许多城市也开始注重会展业的细分领域,在您看来,各个细分领域之间、“会”和“展”应该如何有机融合?


仲刚:会展行业就是MICE,这四个字母代表了不同的细分领域,分别是Meeting(会议)、Incentive(奖励旅游)、Conference(大型会议)、Exhibition(展览)。它们相对独立,但我们希望在中国推动它们融合。


举一个例子,Meeting可能更多的是非市场化的,需要一个城市的接待资源和服务。Conference和Exhibition,可能是更市场化的,要的是市场化的土壤,它是可以打造成IP的。


前两种更多类似于旅游行业,需要硬件很强的会务接待公司,提供交通、通讯、餐饮等服务,只要你提供好的硬件,它就会来,但不是特别市场化,它是业内的。后两种是市场化的,很多会展公司的经营主体会进行竞争。


前两种比较容易在一起,后两种原来是分开的,现在我们正在融合。会议的主办方也希望做展览,展览的主办方也希望办会议,我们不光跟国际知名的展览公司在联合,同时我们跟国际知命的会议公司也合作,大家一起来推动“会”和“展”,未来我们也会在“展”上面做节庆活动。

声明:

1.会猫网欢迎用户积极投稿,会猫网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鉴别或有疏漏,如果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会猫网立场。

2.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ID: zhanhuimao)。

全部评论 (0)